中工招商网市县招商平台

切换城市:

芜湖市

A~G H~L M~T W~Z
找项目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12-28 来源:芜湖市投资促进局 475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芜湖市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2月28日


芜湖市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7〕3号),进一步深化我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以构建跨界融合的新型制造业体系为着力点,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重点,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切实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到2019年底,全市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双创”活力明显增强,互联网制造新模式快速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渗透融合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双创”能力快速提升,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6年底,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5%,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规模以上工业云企业用户超过2000家。

到2022年底,组织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工作,推进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到达到85以上。

到2025年底,全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建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支持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开展协同创新、网络众包、创业孵化等,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产品、组织管理和经营机制创新,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运用互联网加快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等新型“双创”平台建设,建立资源集聚、创新活跃、服务完善的“双创”生态环境。支持制造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各类创新平台,深度整合、开放共享产学研“双创”资源,加快构建支持协同研发和技术扩散的“双创”体系。(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二)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体系。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双创”服务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兴办一批创业社区、创业大街、创客空间等“双创”载体。支持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为我市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营造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协同共进的“双创”生态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教育局)

(三)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汽车、工程机械、航空、家电、食品、医药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深化先进制造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升工业装备、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新建或改扩建方式,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升系统集成水平,组织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四)支持制造企业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重点在汽车、电子信息、家电、装备制造等行业开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示范,推动网络控制、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的纵向集成,企业研发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系统的横向集成,以及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实现上下游制造企业的信息共享、实时交互,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等环节的并行组织与协同优化。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双向跨界融合发展,促进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五)促进制造企业发展个性化生产定制。在纺织服装、家电、食品等行业支持企业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柔性化生产线为依托,采集用户个性化需求,将客户的个性需求融入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开展个性化产品设计和定制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支持企业搭建模块化、柔性化制造系统与价值交互平台,大力推广设计定制、方案定制、服务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新业务,培育发展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建设3D打印等共性服务平台和线上线下展示中心,引导中小企业在线提供快速原型、模具开发和产品定制等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六)推动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重点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支持推广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积极推进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典型案例。重点在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家电等行业中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监测追溯、故障诊断、远程维护、过程优化、物流仓储、设备租赁等在线增值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制造服务,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商务部门对我市开展供应链整合与试点工作的支持,加快一批具有生产制造优势的企业转型成长为研发服务行业的龙头,培育平台型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七)加快建设完善工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应用。结合本地基础运营商云、网融合的数据中心资源,加快“芜湖工业云”等云平台建设,实施中小企业登云计划,引导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云开展资源共享、产业链协作,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支持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建设或开放企业内部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工业云应用。加快开发和应用工业大数据,支持研发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产品,发展基于数据全面集成、行业应用模型和开发工具共享的工业数据服务,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测试验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信息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中国移动芜湖分公司、中国联通芜湖分公司)

(八)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鼓励工业企业普及应用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驱动的制造业生态变革。鼓励海螺、奇瑞、新兴铸管等大型企业集团基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云平台建立开放性采购、销售和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或区域平台转化,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鼓励工业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支持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快递企业在战略投资、品牌培育、产品体验、网上销售、仓储物流等领域合作,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邮政管理局)

(九)加快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不断提升宽带接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速降费。全面推进光纤网络向超高速、超大容量拓展升级,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扩大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成区域LTE和WLAN互为补充、无缝对接的高速无线宽带网,实现光网进车间。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利用基础运营商工业PON网络技术解决工业现场设备种类繁多,通信接口的多样化等问题。支持“双创”基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通高速带宽专线服务,逐步实现智能设备、业务流程、数据和人的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信息办、市经信委、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中国移动芜湖分公司、中国联通芜湖分公司)

(十)推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标准。鼓励制造业企业推广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支持企业强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估工程,在制造业重点企业中组织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依托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对新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十一)发展信息技术核心产业。积极对接国家“芯火”计划,以芜湖太赫兹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特色集成电路制造,不断提升集成电路测试水平,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探索发展量子通信技术,加快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工业软件,重点支持软件企业面向工业企业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软件和服务。大力推进芜湖服务外包产业园、芜湖安腾国际信息谷、芜湖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产业园、南陵智能物流装备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和科研机构,促进软件产业集聚、融合、延伸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十二)提升工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工业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规,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加强工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配合国家、省组织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试点示范,推动访问控制、追踪溯源、商业信息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产品的应用。培育一批具有专业资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与风险评估,提升工业信息安全监测、评估、验证和应急处置等能力,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公安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本意见的实施。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各相关部门组成的芜湖市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对接国家、省各项工作部署,按照职责分工,谋划部署重大工程,加强协同配合,强化跟踪督查,积极协调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抓好相关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市各有关部门)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设备智能化改造、“双创”平台建设运营和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给予奖补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设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加大对互联网创业创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投资。(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三)强化金融政策支持。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开展产融合作试点,支持开展信用贷款、融资租赁、质押担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双创”平台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持续开展“税融通”、“续贷过桥”业务,创新担保方式,大力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优先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发债,支持上市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

(四)加强用地用房保障等服务。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工作,支持制造企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业务、新业态,实行5年过渡期内保持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不变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政府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工业厂房、企业库房和物流设施等资源,并对办公用房、水电、网络等费用给予补助,为致力于从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在推动“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转型发展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将腾退的相关资源优化配置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领域。(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委)

(五)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落实高层次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以及来芜投资的人才入境、居留便利等有关政策,培育和引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高端人才和职业人才。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企业领导人培训,学习交流互联网制造新模式、新应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人才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公安局)


返回列表

分享到:

需求登记

免费帮您找厂房/土地

(以下内容均为必填)